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长三角物理研究部、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和中科海钠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Energy上报道了一种采用精细的界面工程实现能量密度超过200 Wh/kg的钠电池。通过使用石墨化碳涂覆的铝集流体半岛彩票网址,含硼电解液及高比能O3相层状氧化物正极,能够实现电极/电解液稳定的界面相,从而达到可逆的钠均匀沉积。得益于协同界面效应,这项工作中关于钠沉积/剥离行为和界面化学的见解为进一步开发更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目前中科海钠无疑是距离产业化之门最近的一家钠电池初创企业,早在2017年就已成立,依托中科院物理所多年的技术积累,开始探索钠电池的产业化之路。
作为钠离子电池的领先企业,中科海钠也得到了资本的青睐和追捧,目前中科海钠的估值已超50亿元,山西华阳集团、华为旗下哈勃投资、中科院旗下国科嘉和、海松资本、梧桐树资本等产业和金融界投资机构均已投资入股。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2017年入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中国科协十大代表。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部863创新团队、国家级人才基金等项目。
目前担任ACS Energy Letters杂志资深编辑。国际电化学学会Tajima Prize、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访问学者等。
在Science、Nature Energy、Nature Mater。、Joule、Nature Commun。、Science Adv。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共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引用30000余次,H-因子90,连续8年入选科睿唯安 “高被引科学家”名录。合作申请6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已授权40项专利(包括多项美国、日本半岛彩票网址、欧盟专利)。合著《钠离子电池科学与技术》专著一本(科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
自2001年以来,主要从事先进二次电池的应用基础研究,立足科学前沿和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注重基础与应用,在钠(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多尺度结构演化、功能电解质材料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研究结果: